您好,欢迎来到kaiyun.com!
CHARACTER领导班子

开云官方下载:沙尘暴灾害需要正确认识妥善应对

本文摘要: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工刘拓近10年来,长期肆虐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得到很大缓解,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处于近50年来的较低水平,尤其是今年3月中旬以前一直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让人们觉得沙尘暴已离我们远去。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工刘拓近10年来,长期肆虐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得到很大缓解,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处于近50年来的较低水平,尤其是今年3月中旬以前一直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让人们觉得沙尘暴已离我们远去。然而进入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7次沙尘天气过程,特别是3月19日~21日的强沙尘暴天气,影响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波及21个省(区、市),受较大影响的人口约3亿。

严重的沙尘天气给交通、环保、卫生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正确看待沙尘暴,如何应对沙尘暴灾害?沙尘暴作为我国北方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是气候异常与地表沙尘源偶合的结果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天气现象。沙尘天气的形成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冷空气、沙尘源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冷空气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因素。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受西伯利亚冷空气以及蒙古气旋的双重作用,大风频繁,这为沙尘暴发生提供了动力基础。蒙古国南部是影响我国沙尘天气的重要境外沙尘源地,而蒙古气旋是导致该地区沙尘天气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

蒙古气旋产生地面大风的同时,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卷起来地面沙尘进入空中,随大风向东向南传输。沙尘源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影响我国的沙尘源区既有境外源区也有境内源区。境外沙尘源地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和蒙古国等国家。

蒙古国戈壁、荒漠就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境内源地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中西部、蒙陕宁晋长城沿线、内蒙古阴山北坡和浑善达克沙地,在这些地区分布着约120万平方公里不可治理的沙漠、戈壁。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形成沙尘暴的局部热力条件。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多发生于春季,而且多出现在午后。正是由于春季是全年中空气冷暖变化最剧烈的季节,午后到傍晚之前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更容易造成空气层结的不稳定,如遇冷空气入侵,易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的温度层阶,空气垂直方向的对流大大加强,把沙尘卷入高空,沙尘暴进一步加强。3月19日~21日的沙尘天气之所以影响范围如此之广,是由于蒙古气旋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卷起蒙古国南部地面沙尘,在中蒙边境的内蒙古、甘肃等地进一步卷起沙尘得到加强,同时一股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侵入我国,造成沙尘一路向东、向南推进。综上所述,气象因素人类无法控制。

境内境外存在大面积的沙尘源,只要有大风天气、有沙尘源,就可能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如同台风、雷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能完全根除。今春沙尘暴发生晚、一度频率较高,但仍处于正常范围今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与近10年同期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生晚,今年首次沙尘天气出现在3月11日,比常年晚了1个月,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二是强度和影响范围偏大,3月19日~21日发生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了大半个中国;三是频率高,3月11日~22日的11天里发生了5次。

由于在较短时间内较为密集地发生,给人们在感觉上产生多发的印象。其实,就其整个季节的发生频次看,仍处于正常范围。今春影响我国沙尘暴的尘源主要来自蒙古国,7次中有4次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在我国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得到加强。

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第一,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势力强。3月中旬以来先后有5次较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东移南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并伴有蒙古气旋的发生。第二,气温回升快导致土壤失墒严重。去年冬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多,土壤墒情好于2009年同期。

3月中旬之前,西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地表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3月中旬之后,蒙古国以及我国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的气温明显回升,有的地方温度达到26℃~27℃,土壤全面解冻失墒,一旦遇上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天气。第三,沙尘暴路径上分布大量的沙尘源。

在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的路径上分布着沙漠、戈壁,这些地区植被稀少、沙漠广布,加上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北部地区去年夏秋季旱情比较严重,植被生长状况较差,这些地方成为沙尘天气频发区域。加强预警与应急处置,是减少沙尘暴损失的必要措施沙尘暴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预警与应急处置可以减少损失。一是加强预测预警,提早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初要根据气候情况、地表植被状况对一年的沙尘天气趋势做出预测,要做好沙尘暴的短期预测预警。

沙尘暴发生前,进行预报,以利于相关地区政府和政府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损失。二是建立地面监测站,加强对沙尘暴过程的监测。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要在沙尘暴高发区布设地面监测站,随时掌握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情况,为各地预防处置打出提前量。

三是建立信息员队伍,随时掌握各地情况。由于云层遮盖,卫星照片无法监控沙尘发展情况。

因此,在沙尘暴发生的主要路径和高发区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随时将沙尘暴发生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相关的应急处置部门,这有利于及时掌握情况,并为下风地区的预防做准备。四是加强沙尘暴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民众防护意识。

通过媒体或编制沙尘暴预防知识小册子,普及如何加强个人防护、对牲畜饲养的注意事项、如何保障交通安全、农作物避灾等知识,以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国家林业局对今春沙尘暴均采取了上述措施予以应对。植树造林种草、增加植被,是减轻减缓沙尘暴危害的重要措施今春沙尘暴的频发,给我们以重要警示,我国土地沙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们不能因为沙尘暴少了就放松治沙工作,也不能因为来了几场沙尘暴就产生悲观情绪和无以作为的观念。研究表明,以林草建设与保护为主的防沙治沙措施能有效减轻减缓沙尘危害。

第一,通过建设防风固沙林网,削减风力。研究表明,当沙尘暴经过有防护林网保护的地区时,林网内部风速可降低30%~40%,风速高时能降低50%~60%,林网内含沙量比林网外降低60%~70%。第二,增加植被盖度,抑制扬沙。

形成沙尘暴的起沙风速一般超过5级,风沙流中绝大部分沙尘处于近地表10厘米以下。如果地表有一定草、灌木覆盖,增加地表粗糙度,就可以降低近地风速,从而防止沙尘暴的形成。据野外观测,植被盖度在40%以上,风沙活动不显著;植被盖度在15%~40%,有局部风沙活动;植被盖度在15%以下,有显著的风沙活动。第三,增加林草植被,减少沙源。

经过这些年的治理,重点治理区(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三北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普遍增加了20~30个百分点,使近20%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沙化土地年均净减少1283平方公里,对减缓沙尘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年林草植被的增加,可能今春沙尘暴的危害会更大。据资料分析,我国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呈波浪式递减趋势,专家们认为,这与生态治理加速林草植被增加密切相关。过去沙尘危害严重的内蒙古赤峰,经过长期治理,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5%提高到目前的近30%,沙尘暴天数下降了60%,在风沙线上建成了全国卫生城市。

陕西榆林地区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1%上升到现在的30%,沙尘天气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年均66天减少到近些年的年均24天左右。和田、库尔勒、民勤等西北绿洲无不是在防护林网和林草固沙植被的保护下,人们方能生存发展下去。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往往沙尘暴一刮,社会各界对防沙治沙就会高度关注。

而事实上,沙尘暴预防最根本的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沙尘暴只是土地沙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植树种草、防治土地沙化不仅是减少沙尘暴发生、减轻其危害、降低其损失的有效手段,更是改善沙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战略举措。当前的防沙治沙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决思想问题。

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土地沙化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防沙治沙艰巨性的认识,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进一步提高对防沙治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将防沙治沙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看待;进一步提高对防沙治沙规律性的认识,克服部门偏见,避免局部利益,消除学术的片面性,真正把防沙治沙融科学性、社会性、综合性于一体的伟大事业来看待。第二,要从防沙治沙全局出发,解决防治战略问题。防沙治沙一定要坚持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综合治沙的总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治则治。

在沙尘暴路径和重要沙尘源区,要采用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措施杜绝人为破坏,促进植被的自然修复;严格执行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禁止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等破坏植被行为,巩固工程治理成果;在一些重点的沙尘源区,要实施一批国家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突出对重点沙尘源区的治理,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减少、减缓沙尘暴的发生和危害;突出灌木在防沙治沙中的作用,将其作为防沙治沙的优先树种,依据不同的水分和自然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科学确定防沙治沙植被建设的乔灌草比例和最合适的林草植被盖度,在沙区形成稳定的林草植被防护体系。第三,要从加强对防沙治沙政策扶持入手,解决机制问题。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防沙治沙要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政策扶持到位。

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切实将若干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资金投入到位。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尽快启动西部沙尘暴路径区沙尘源治理项目和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造林固沙补助标准。三是组织保障到位。

我国西部沙区各级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防沙治沙工作机构,成立或完善领导小组,形成专门的防沙治沙推动力量,在部门之间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责任制落实到位。要认真落实沙区林草植被管护责任,严格推行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放牧、禁止滥樵采的三禁制度。沙区开发建设项目除了实行环评制度外,还要保证沙区生态用水。

在沙区积极推动单位治理责任制,形成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防沙治沙工作格局。第四,要从加强防沙治沙国际合作入手,解决全球联动问题。土地沙化、沙尘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要遏制土地沙化、减轻减缓沙尘暴危害,必须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合作交流。

具体而言,要加强中日韩蒙四国在沙尘暴预测预报预警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预警水平,建立合作和联动机制,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加强对沙尘源区治理的资金和技术合作。一方面,要引进资金和高新技术加强对我国沙化土地的治理,加快治理步伐,减少沙尘源;另一方面,要将我国的传统技术模式输出到沙化严重的国家,支持相关国家开展沙化治理。

三是加强防沙治沙和应对沙尘暴能力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在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监测系统建设等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着力提高治理沙化土地和应对沙尘暴的能力。


本文关键词:kaiyun.com,kaiyun.com(中国)官方网站,开云官方下载

本文来源:kaiyun.com-www.yiluman.com